电话:0571-8545 3201
手机:13588024400
邮箱:info@tzxinan.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蛟洋工业区

福建新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 0571-85453201
手机: 13588024400
邮箱:info@tzxinan.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蛟洋工业区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等信息电子终端产品、电动车和电力储存领域,服务于信息产业,更是交通能源变革和电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持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被列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目前,我国总体上已成为新能源材料大国,但大而不强,存在自主保障能力较弱、高端材料受制于人、资源利用能力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一)部分基础原材料依赖进口,严重威胁关键战略材料产业链安全
在锂电池电解液产业中,国内企业部分功能添加剂的设计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在高性能膜材料领域,基层无纺布、聚砜、界面聚合单体等原料普遍依赖进口。作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燃料电池膜电极,其原材料如质子交换膜、树脂溶液、催化剂、碳纸等主要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增强质子交换膜大规模国产化处于起步阶段;电催化剂的量产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性能和耐久性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规模使用的碳纸扩散层主要依赖进口,而国外正不断提高碳纸售价且大幅减少出口,威胁着我国关键战略材料的产业链安全。
(二)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高端应用的自主保障能力不足
锂电池关键材料技术总体上仍落后国外先进水平,部分高端材料还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推出的新产品少、产品升级换代慢、相关专利及核心技术缺乏,阻碍了中国锂离子电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关键材料Co、Li、石墨等资源不足,导致价格变动幅度大且有上涨趋势。
我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无论在电堆性能、寿命还是成本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国外高端燃料电池产品目前对国内禁售,亟需进行自主设计与开发,而高端产品研发所需的核心材料和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如质子交换膜。我国正在实施面向此类高端基础材料的重大专项研究项目,预计在“十四五”末期,高端产品的自给率和自主保障能力将大幅提高。
(三)原始创新不足,“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欠缺
我国新能源材料基础研究薄弱,存在重应用轻基础、重模仿轻原始创新、重迭代轻颠覆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材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另外,缺少用于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大量创新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没有高效的研发平台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进行工艺小试验证和中试放大研究,阻碍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应用。
(四)基础性创新研发投入占比低
我国新能源材料核心技术和制造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研发投入分配失调,多用于应用技术的研发,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占比低,导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后劲不足。另外,基础研究与工业生产结合黏度低,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